戒世、 戒业、 戒严、 戒严令、 戒书、 戒令、 戒儆、 戒刀、 戒劝、 戒励、 戒勅、 戒勖、 戒口、 戒告、 戒命、 戒坛、 戒备、 戒备森严、 戒奢以俭、 戒奢宁俭、 戒守、 戒定、 戒定慧、 戒寒、 戒尺、 戒属、 戒师、 戒归、 戒忌、 戒惧、 戒惩、 戒慎、 戒戢、 戒护、 戒持、 戒敕、 戒方、 戒施、 戒日、 戒旦、 戒晨、 戒晨鼓、 戒曙、 戒朝、 戒期、 戒杀、 戒条、 戒步、 戒毒、 戒法、 戒涂、 戒火、 戒牒、 戒珠、 戒石铭、 戒碑、 戒示、 戒禁、 戒程、 戒箍、 戒约、 戒脱、 戒腊、 戒舟慈棹、 戒节、 戒蜡、 戒行、 戒衣、 戒装、 戒规、 戒警、 戒训、 戒诗、 戒诲、 戒谕、 戒谨、 戒辖、 戒途、 戒速、 戒道、 戒酒、 戒鉴、 戒门、 戒除、 戒难、 戒食、 戒饬、 戒香、 戒骄戒躁、 戒鼓
劝善戒恶、 坐戒垂堂、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屡戒不悛、 惩一戒百、 戒骄戒躁、 持满戒盈、 清规戒律、 绳一戒百、 覆前戒后、 警戒水位、 警戒线、 警戒色、 鸡鸣戒旦
丁宁告戒、 丰屋之戒、 交戒、 传戒、 佛戒、 僧戒、 儆戒、 先戒、 兢戒、 八关戒、 八戒、 关戒、 典戒、 刺戒、 前戒、 前车覆,后车戒、 劝戒、 勑戒、 勒戒、 受戒、 号戒、 后戒、 后车之戒、 君子三戒、 告戒、 命戒、 咎戒、 国戒、 在色之戒、 垂堂之戒、 垂戒、 备戒、 大戒、 天戒、 头巾戒、 女戒、 官戒、 家戒、 宿戒、 履霜之戒、 开戒、 引以为戒、 徧戒、 心戒、 恃直不戒、 惩戒、 慎戒、 懋戒、 戎戒、 成戒、 托戒、 持戒、 摽戒、 敕戒、 教戒、 敬戒、 日夜警戒、 明戒、 昭戒、 晨戒、 杀戒、 极戒、 检戒、 河东戒、 法戒、 浄戒、 清戒、 灼戒、 炯戒、 熏戒、 犯戒、 猪八戒、 申戒、 畏戒、 登戒、 监戒、 省戒、 破戒、 示戒、 祗戒、 禁戒、 秉戒、 科戒、 策戒、 箴戒、 累诫不戒、 练戒、 肃戒、 自戒、 至戒、 衣袽之戒、 覆舟之戒、 覆车之戒、 规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誓戒、 警戒、 诒戒、 诤戒、 诰戒、 诲戒、 说戒、 谆戒、 谆谆告戒、 谏戒、 谨戒、 谴戒、 责戒、 近戒、 遗戒、 酒戒、 重戒、 鉴戒、 钻戒、 铭戒、 镌戒、 镜戒、 闺戒、 面戒、 风戒、 饬戒、 鼎足戒、 鼓戒、 齐戒
戒拼音 jiè 戒部首 戈 戒笔画 7 注音 ㄐㄧㄝˋ 繁体字 戒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 会意 笔顺 横横撇竖折撇捺 戒的意思、基本信息 戒五笔86:AAK 戒五笔98:AAK 五行:水 UniCode:U+6212 四角号码:53400 仓颉:IT GBK编码:BDE4 规范汉字:0606 戒的解释● 戒
jiè ㄐㄧㄝˋ
◎ 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 准备:戒途。戒装。
◎ 古同“界”,界限。
英文翻译
◎ 戒
abstain from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戒 jiè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guard against]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诗(自我警戒的诗)
(4) 通“诫”。告诫 [warn]
主人戒宾。——《仪礼·士冠礼》
三保戒团众。——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戒勉(告诫勉励);戒约(告诫约束);戒谕(告诫;训导);戒朝(告诫无将明)
(6) 留神,当心 [be careful;caution]。如:戒口(慎言);戒火(慎于用火);戒谨;戒慎
(7) 预备;准备 [be ready]
既种既戒。——《诗·小雅·大田》
(8) 又如:戒装(准备行装);戒辖(准备车辆)
(9) 登程,出发 [start]。如:戒行(登程,出发上路);戒途(出发,准备上路);戒程(登程,出发上路);戒道(登程,出发上路)
(10) 戒除 [abstrain from;give up;stop]
戒奢以俭。——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 又如:戒杀(戒除杀生);戒脱(戒掉);戒绝;戒诗(戒除做诗);戒烟;戒酒
(12) 告请;约请 [invite]。如:戒期(定期);戒速(谓事先告知,再届时邀请);戒食(约期共食;招宴)
(13) 斋戒 [fast]
圣人以此斋戒。——《易·系辞》
戒及宿之曰。——《周礼·太史》
七曰戒。——《礼记·礼器》
词性变化
◎ 戒 jiè
〈词性:名〉
(1) 警戒之事 [warning]
君子有三戒。——《论语》
(2) 戒指的简称 [ring]。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3)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如:戒定慧(佛教用语。指持戒、禅定和智慧,为佛家三无漏说);戒体(佛教用语。受戒的比丘内有防非止恶的自治力,而且始终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净)
(4)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style]。如: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5) 通“界”。界限,分界 [border;limit]
星茀于河戒。——《史记·天官书》
江河为南北两戒。——《新唐书·天文志》
[①][jiè]
[《廣韻》古拜切,去怪,見。]
(1)防备;警戒;鉴戒。
(2)准备。
(3)登程,出发。
(4)告戒。
(5)戒除。在指应该戒除的事。
(6)戒慎,谨慎。
(7)斋戒。
(8)梵语īla的意译。指防非止恶的规范。
(9)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10)敕令,命令。
(11)告请;约请。
(12)戒指的简称。如称镶钻石的戒指为钻戒。参见“戒指”。
(13)通“届”。至,到。
(14)通“界”。分界,界限。
(15)通“駴”。击,擂。参见“戒鼓”。
音韵参考
[上古音]:职部見母,k?k
[广 韵]:古拜切,去16怪,jiè,蟹開二去皆見
[平水韵]:去声十卦
[唐 音]:g??i
[国 语]:jiè
[粤 语]:gaai3
[闽南语]:ka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